你可以想,如果枪管不够长,开枪时候膛口喷出的火和烟就能糊你前面那个拿长矛的一后脑勺。所以这是枪管要足够长的硬原因之一。

而另一个原因则是为了对抗骑兵,早期的西班牙大方阵前方都是需要有超长矛兵来将方阵组成一个刺猬,防止骑兵冲击的。但后来欧洲人估摸着,为啥要特意设置长矛兵?步枪前边塞刺刀不就好了?所以当时步枪长也和抵御骑兵有关系。像法国夏斯波特步枪的刺刀有半米长,与其说是军刺不如说是一把剑。

再到后来,尤其是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之后。随着后膛+膛线的步枪逐渐普及,步枪的射速和精度都大大提高。加特林,马克沁这类机枪的问世也让排队枪毙成了一种送人头效率很高的打法,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骑兵更不用说,机枪发明之后,游牧民族都开始能歌善舞。因此步枪开始不需要动不动一米半以上,太不便携。但因为19世纪末的拼刺还算是个主流,一寸长一寸强,这个时期的步枪开始比之以前缩短到了1米2/3左右。

上图是一战时期各国的步枪,可以看到俄罗斯/德国/法国之类的制式步枪都较长。而英国和美国明显比他们短一截,原因是20世纪初的布尔战争结束后,英国人认识到在无烟火药和弹仓装填时代。在可视交战距离内将枪管缩短一些也没问题,而且拼刺的概率也并不高。所以创造了短步枪概念,他们将1257mm的MLE缩短到1138mm,并称之为SMLE。

而美国人的M1903也是基于1898年与西班牙的美西战争中经验,和英国人想到一块。

一战结束后,各国都开始感觉。原先的步枪是不是太长了?虽然说堑壕战两边互射确实要精度,但过于长的步枪在堑壕内很难施展。而且当时战场的主要火力输出都是机枪和榴弹炮,长步枪不方便携带的劣势越来越明显。而它精度射程较远的优点也越来越无所谓。所以到了二战前夕,各国的步枪都缩短到了1.1米左右。只有一战没打的本子还用着三八这种长步枪。

二战结束后,传统的大栓也就走到头了。而且战后的调查中发现,二战的机动化作战模式使得步兵交战距离基本都在400米之内,因枪伤致死的95%都是在300米之内。而即便是1.1米的步枪有效射程依旧有800米左右,完全就是威力过剩。在之后就是突击步枪的时代了。

总的来说,这篇只是提到了步兵用枪从长到短的一些节点。大致来说可以分为

为了对抗骑兵和防止枪口火焰糊到前面人时期的长步枪(1.5米)。

机枪和后膛线膛步枪时代骑兵退居二线时期的标准步枪(1.2-3米)。

发现那么长的枪没什么卵用,而且碍事之后改的短步枪(1.1米)。

不过我这里没谈更短的卡宾枪,这枪和长步枪是同时代的。但它早期是为了方便骑兵使用,而后来随着作战距离越近,各国也基本将卡宾枪作为步兵的主要武器。(比如莫辛纳甘M1944)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手机与手机怎么倒电话号码 旧手机电话号码转移到新手机方法
黄山八大夜间人气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