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

古文汇报稍等一下啊,我这段时间接到几个家长的求助,发现有个问题比较普遍,所以先把这篇文章写了,这样下次再有人问我,我就可以直接甩链接了。

问题就是:

为什么孩子的在读书籍和测出来的蓝思值差这么多呢?

这里我想用具体案例分析一下这个问题,因为难得正好收集到了“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两个案例,对照着看,更能找到解决方案。

1

阅读书籍 > AR结果

我们先看第一个案例:

01

小朋友A,去年就阅读完疯校,目前听力输入已经听完Fantastic Mr. Fox,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也听了两遍,之前家长感觉小朋友都是看懂听懂的,但是AR测下来只有2.9,跟小朋友平时的输入水平差得有点多,跟家长心理预期的3.5~4也有较大差距,家长一时不太理解,来找我问问原因。

01

罗尔德 VS AR2.9

凭心而论,小朋友才一年级,有2.9的AR指数其实并不低的,跟铺天盖地的牛蛙或许不能比,但是在校内是妥妥地够用了。只不过相比他的输入资料(阅读及听力),其实这个指数是略低了一些。

我听完也觉得有点奇怪,就向家长要来了小朋友具体的AR报告,一看就发现问题了👇

02

第一次测试

在我画圈的这些指标上,小朋友的得分都很低。这说明,他虽然阅读的内容语言难度不低,但他的吸收效果却并不理想,可以说是读得比较囫囵吞枣的。

家长介绍说小朋友做AR测试时边玩边做,也不太用心,只用了16分钟就做完了题。我看了报告上的WPM(words per minute,每分钟阅读单词数)只有82,说明他的阅读是比较低速的,能这么快做完测试,或许可能是小朋友做错的题比较多,自适应系统推送的题目就会越来越简单。

02

第二次测试

家长说第二天让小朋友再认认真真地做一次测试,然后我就收到了第二份报告:

我们可以从画圈的数据看到有明显的提高,AR指数也从2.9提升到了3.1,说明小朋友的认真程度确实是有提高的。

另外,第二次用时是27分钟,几乎翻倍,但是小朋友的阅读速度并没有慢下来,WMP反而从82提升到89,速度不降反升,这说明他这27分钟的题目字数比前一天几乎是翻番还要多的,这说明了什么呢?

我们知道STAR AR是一个自适应系统,当孩子答题正确时,系统推送的下一题会变难。A小朋友第二次测试用时翻倍,但速度不降反升,说明他的正确率在提高,系统推送的题目越来越难,而一般来说难度高的题目字数多。

03

分项指标的重要性

虽然指标是好了一点,但是离家长预期还是有差距的,我跟家长说,问题就出在红圈里的细指标上,家长听完依然不太理解。没关系,这里我放一张艾酱的AR结果做对比:

大家可以看到,在Literature下的各细项上,以及Language上,艾酱的得分都不低,这是她今年、作为大童的测试结果。但哪怕在大班时,认识能力还很差时,这些指标也是挺高的:

这些指标究竟反映了什么呢?其实我在第一篇介绍AR的文章《【AR系统测评及团购】这个百分百的好产品,却不是百分百适合所有人》中就有写过了:

这是艾酱中班第二次测AR(AR3.4那次)时的细项得分,我当时说看到这个成绩很满意了👇:

因为她第一次测AR(小班前),这些指标比A小朋友的得分还要低👇:

那次测试的结果只有1.7,也是不高的。而随着艾酱阅读量的增加、认知能力的提升、精读课程的带动,她的阅读细项也提到了明显的改善,很少再看到细项得分低的情况了,阅读能力与AR指数不匹配的情况也不再出现。

这样来看,我可以艾酱作为A小朋友的将来式,进行对标。那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AR测试系统的最终结果:

-不仅能体现测试者在读书籍的难度,

-还可能观察其各阅读分项指标,

-而这些指标与阅读物的难度一起反应了测试者的整体阅读能力。

04

阅读理解题的真正作用

那么A小朋友的阅读细项得分为什么会低呢?

我询问了家长小朋友平时的阅读流程,发现他的阅读习惯有几个特点:

读完章节书后并不进行AR测试;

RAZ阅读进行到L,科普向、历史类的文章quiz正确率不高;

RAZ听力进行到Z,不做QUIZ;

阅读与听力并不是每本都做,挑有兴趣的做;

阅读中的生词不做复盘,过了就过了。

很多家长并不希望阅读成为孩子的负担,更希望孩子是出于兴趣轻松的阅读,因此并不会强制小朋友在阅读后再做一套阅读理解题去检测,这是没有错的,我在《【养育思考】孩子不是知识的“容器”》一文中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

但是在我自己使用AR三年后,我发现,AR其实并不仅仅能检测孩子的阅读效果,它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功能,其实是通过不同的题型,不断地提醒孩子以后阅读的时候要注意哪些细节、哪些内容。小朋友在反复做题后,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精细阅读的惯性,会养成带着问题思考的阅读习惯,看到某个具有暗示性地词语会不由自主地想想作者的写作意图,看到符号化的物品,会情不自禁的想想作者的隐喻什么。这是阅读理解题的真正作用。

另外,每年的阅读数据可以记录下来,如果学校有什么阅读小达人的评奖,这些数据是很硬的指标,比拍照说自己看了多少多少书更有说服力,所以艾酱很容易就养成了看完一本书就做Quiz的习惯。

05

硬币的两面

到底是保持孩子的阅读兴趣放任他自己从阅读中领悟呢?还是强迫孩子每次阅读完做QUIZ、查生字以提升阅读能力呢?

我觉得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只能是各位家长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资源、时间安排、孩子的性格去综合考虑。

我的做法是先看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如果她的不足已经非常严重了,或者有一些时限性的考试需要她在短期内提升,那我可能会采取措施干预一段时间,视干预结果来决定下一步行动。

那如何来判断是否严重呢?同样没有标准答案,AR测试的结果是一个参考,但不是唯一标准,还是需要家长自行把握尺度的。

06

下一步建议

其实我是觉得A小朋友的英文水平并不差,但确实也遇到了瓶颈,如果想提升,那肯定是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

我也不是教育专家,当家长问我建议时,我也只能从自己的经验出发,不一定对,需要实践去验证:

RAZ还是要从L继续往下刷,Quiz要做;

平时读的章节小说,挑有兴趣的、孩子不抗拒的几本再读一下,做一下QUIZ,家长需要陪着做几本,看看孩子哪种类型的题目特别薄弱,往往这就是孩子在阅读时会忽略的地方;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在书的哪里有这些题目的答案,多经历几次,以后看书就会慢慢更好的精读习惯;

把导致题目答错的生词记录下来,慢慢地在阅读中积累一些词汇量,对阅读能力的提升有非常大的帮助;

所有的改变需要跟孩子解释原因,让他理解到必要性,并陪着孩子坚持一段时间,直到他自己感受到能力的提升带来的阅读自由的愉悦感。

2

1

AR结果 > 阅读书籍

02

小朋友B的情况则与A恰恰相反,AR测试是4.4,但是实际RAZ才读到Q,读了四五个月了,阅读能力一直没有提升,家长同样不太理解,来找我问问原因。

B小朋友的年龄更小,才大班,AR4.4也已经是非常不错的进度了,而且大家看他的分项得分,都是接近于满分的。

但家长反馈最近小朋友的英文学习也遇到了瓶颈:

花了四五个月的时间把RAZ从M读到O,但是AR的测试结果却不进反退。小朋友也试着读了一下Q的文章,感觉跟M的难度也相差不多,做quiz正确率也提高。

家长很困惑,为什么明明从阅读现状来看,孩子的阅读能力是在进步的,但是AR结果却恰恰相反。

现状分析与建议

其实我想说,AR虽然已经是一个很科学的测试阅读能力的系统了,但孩子的真实阅读能力并不一定能在某次特定测试中完全反馈出来,影响测试结果的因素有非常多,所以了也不用太在乎某一次测试的结果。

如果我们排除其它因素,就假定这个成绩是孩子的真实能力的话,那我觉得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还是认知。

这个问题其实我们也遇到过,大家还记得艾酱的AR在大班之后在AR6上卡了两年不?【英文启蒙】换一套主线教材,故事宝宝要跨过AR6的认识关

我当时说主要原因就是卡在认知上,然后我们就主抓了词汇、语法和知识面的拓展,不知道B小朋友是不是也遇到了同样的困境。

B小朋友读RAZ读得非常认真,这点与A小朋友的情况恰恰相反,但我猜问题恰恰就出在了这里。

按照家长的说法,小朋友感觉Q的难度跟M是一样的,也就是说Q级别的阅读对他来说已经不再是个挑战,那么如果要突破现有的阅读能力,自然就要去挑战更有难度的级别。

家长完全可以让孩子试着跳过几个级别去刷之后的RAZ,根据Quiz结果来判断哪个才是更适合的级别。不要舍不得买过的RAZ,孩子的时间才是更宝贵的。

如果一定要把每一本RAZ都刷完,那就再挑一套书作为挑战难度的教材。虽然是挑战,但也不要跨度太大。如果孩子喜欢故事,就选一套高100~200兰思值的故事书;如果喜欢科普,就找一些non-fic的套装书,最好是本数多一些的,也许读完一套,就会发现孩子的阅读能力已经跳跃到下一个阶段。

我把这些可以给孩子带来阅读能力质的飞升的书,标为我们家的阅读milestone书,大力推荐给与我们遭遇同样问题的家庭,比如:

让艾酱爱上自主阅读的小猪小象;

帮艾酱积累起词汇量的牛津树;

让艾酱养成Quiz习惯的RAZ;

把艾酱带进章节书的神奇树屋;

让艾酱能啃下大部头的罗尔德达尔;

让艾酱基本阅读自由的哈利波特。

分级阅读只是孩子阅读的起点,外面的广阔世界有太多的好书,可以让孩子用兴趣推动阅读。

3

1

AR帐号

今天的两个案例,一个接近于“学而不思”,一个接近于“思而不学”,是非常有意思的对照组,我征得家长的同意,写下来跟大家分享。

其实不光是英文学习,其它学科也是一样,一路狂奔赶进度不做题,和只做题把基础打得很扎实却进度缓慢,最终都需要停下来审视自己的学习效率,转头补起另一块,我感觉都不是高效的学习方案。

但是受制于时间分配、孩子的配合度等等因素,要做到“学思并举”确实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还是要辛苦家长多做做前期的筹备工作,最好让孩子切实从新的学习方案中受益,那他就有了坚持的动力,也就是内驱力。

大家加油哦~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仓鼠有跳蚤怎么办?有效清除跳蚤的实用方法分享
述的拼音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