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1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联邦政府将不再为加州高铁提供任何资金,并称其为“灾难性的‘通往虚无的高铁’”。加州高铁连接旧金山与洛杉矶,直线距离只有824公里,2008年开工,修了17年,花了160亿美元,到目前连轨道还没开始铺装。

目前美国全国高铁只有735公里,而且时速仅为240公里,排在全球的十名开外, 对比之下,我国目前高铁里程已突破4.8万公里,高居全球第一,仅京沪高铁年运量就超过了2亿人次,美国的高铁比中国高铁究竟差在哪里?

体制上的差别。美国的政治体制是联邦制,各州都拥有较大的自主权,而高铁项目往往需要长期稳定的政策支持,需要跨州合作,但美国的党派分歧扯皮严重,政策连续性很差,各州政府在资金、规划和利益分配上难以达成一致,项目容易因政府更迭而搁置,如奥巴马政府曾推动高铁计划,但特朗普上台后就削减了相关预算。

美国高铁建设成本高昂。美国土地多为私人所有,建一条高铁,铁路公司需与大量业主谈判购买土地,过程漫长且成本极高;劳工成本和环保标准较高,美国的工人工资和福利远高于中国,环保标准更是严格,加州高铁的环保审查就耗时近10年,环保组织或居民常以“环境影响”为由提起诉讼,导致项目延误和成本超支,导致高铁建设成本远超中国。

高铁在美国缺乏竞争优势。美国交通业很发达,汽车文化深厚,已经有130多年的历史,高速公路更是发达,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实现全国联网;航空业高度成熟,全国机场数量高达20061个(我国民用机场总数只有700个),有20万架通航飞机和38万名通用航空飞行员,每天有4.5万架飞机在空中飞行,美国人习惯自驾,短途靠汽车,长途乘飞机,竞争力极强,相比之下,高铁缺乏竞争优势。

高铁的投资机制不同。中国的高铁由国家主导,资金有保障,而美国像高铁这样的基础设施,投资主要靠私人资本,而高铁投资回报周期太长、风险高,所以私人资本兴趣有限;在美国,航空业优先,二战后,美国将大量资源投入航空业,而铁路逐渐被边缘化。

地理与人口分布是关键因素。和中国城市集中度高,人口密度大,一座城市动辄有几百万上千万人口不同,美国地广人稀,城市布局分散,人口密度最大的东西海岸城市,城市很松散,人口极其分散,更不用说西部了,人口密度之低难以支撑高铁的高频次运营,这是美国高铁缺少市场支持的最重要因素。

美国高铁之所以滞后,其根本原因并非技术不足,而是体制博弈、市场机制与地理条件多因素综合制约形成的,而我们的高铁之所以成功,得益于国家战略推动、集中式决策和高人口密度,像京沪高铁,全长1318公里,建设周期仅用了3年,现已成为全球最繁忙的高铁线路之一,两种模式反映了不同社会体制下发展路径的差异。


手机充电没反应怎么办
僰人悬棺为何凿于万仞绝壁(悬棺之谜)